公告版位

科隆是德國第四大城,萊茵河畔最大的城市。若說法蘭克福是個商業味十足的城市,而科隆就是一座兼具外在與內涵的精緻型城市。其靈魂就是離天堂最近的聖堂;科隆教堂,而七彩重建的舊城區別有風情,最喜愛萊茵河畔悠閒又有些浪漫的氛圍,隨處可憩的綠蔭草地、挑間河畔邊的餐廳就可享受到愜意的傍晚,河邊微風徐徐,一切都是這麼剛剛好的感覺。

不過因為科隆大教堂太有名太多觀光客,可以感受附近有很多不明人士在觀望觀光客,所以真的得小心。

 

世間最靠近天堂的教堂   科隆大教堂 Dom zu Köln】

號稱零負評景點,地球上最偉大的哥德式建築,來到柯隆一定要目睹這偉大的建築。建造時期約在1248~1265年間,主鐘樓157公尺高(大約45層樓高),是德國第二高、世界第三高的教堂。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二戰時大教堂就非常醒目,聯軍有刻意不轟炸這教堂,但還是有一定的損傷,因此一直到今天都還有局部維修工程

德國國鐵科隆站,一出車站嘴巴就會訝異的合不起來,因為科隆大教堂就直挺挺地在旁邊。之前就知道距離很近,但是.....也太近了,近到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就看到這地表最偉大的建築。真的被震撼到.....。(在我去過的歐洲國家裡,科隆大教堂真的是數一數二的震撼)

DSC00771.JPG

近到我的廣角鏡也點塞不下車站+教堂,就單獨照教堂好了。側面教堂全景。尖拱形屋頂是哥德教堂的一大特色

DSC00770.JPG

近看教堂,飛樑、扶壁是哥德教堂的特色

DSC00785.JPG

正面入口處

DSC00787.JPG

正面教堂全景,

DSC00792.JPG

正面教堂全景,太壯觀要退到很後面才能拍到

DSC00796.JPG

教堂中殿,高約43公尺,內有超過5000個座位,

DSC00802.JPG

教堂中殿屋頂

DSC00810.JPG

教堂內著名的彩繪玻璃,

DSC00918.JPG

教堂正門入口處上方的彩繪玻璃,上面聖經的故事

DSC00923.JPG

教堂聖壇內精緻多層次的雕刻,好像在呈現一座劇場,細緻到起雞皮疙瘩

DSC00929.JPG

DSC00932.JPG

教堂內最重要的瑰寶;製作於1181~1230年間的東方三聖人金聖龕 ,就是存在東方三博士的遺骨,而東方三博士是指馬太福音中提到耶穌出生時從東方帶著黃金、乳香、與藥材前來參見的智者;之後此三位就成為基都徒崇拜的對象。

DSC00936.JPG

教堂是可以都上塔頂鳥瞰科隆市區,難得來就花下去了,共有500多階的階梯,爬到150公尺的高度,塔頂也是號稱"最接近神的地方"。

DSC00941.JPG

一路爬樓梯,最後可看到教堂標配鐘樓。

DSC00943.JPG

DSC00950.JPG

聖龕 過程中可就近欣賞到教堂窗格的雕花,

DSC00955.JPG

DSC00957.JPG

俯瞰整個整個萊茵河畔

DSC00965.JPG

聖龕 網科隆火車站的方向看去,著名的霍亨索倫鐵橋。走過去就是我此行的目的;Gamescom的展覽館。下一篇再介紹。

DSC00968.JPG

教堂側面

DSC00971.JPG

聖龕 教堂側面剛好有一些重建的展示,一些懷舊攝影展,內容為二戰時期教堂的毀損。

DSC08683.JPG

入口處門上的人物雕刻。

DSC08684.JPG

俯瞰整個整個萊茵河畔,以及著名的霍亨索倫鐵橋

DSC08758.JPG

登頂的門票4歐

DocFile (2).jpg

【霍亨索倫鐵橋  Hohenzollernbrücke

位於科隆橫跨萊茵河畔的重要橋梁,橋的歷史是建於1907~1911年間,是以霍亨索倫王朝命名,長409公尺,就在科隆火車站旁邊,是科隆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座僅供鐵路行駛的路橋,旁邊有人行與自行車道;因此逛完科隆大教堂後,為了要前往隔天重要行程的Gamescom展場先探勘一下路線(在萊茵河對岸),所以就步行跨過此橋,完整的感受這座橋的迷人之處、以及欣賞萊茵河的兩岸之旅。

從車站旁鑽過去到河邊,一下就找到往到鐵橋的人行道的樓梯(要鑽一下,但不難找),回頭看隔壁整座的科隆大教堂。

DSC00837.JPG

河邊人行道是自行車道,很寬闊。

DSC00842.JPG

橋上往萊茵河看,會發現萊茵河比想像的寬廣,底下幾個停放觀光船的碼頭。

DSC00854.JPG

橋梁的鐵柱有趣的雕塑裝飾,

DSC00862.JPG

走完整座鐵橋,再鑽到對面走回頭路,這邊的河岸景色更加寬廣,且這裡是將大教堂與鐵橋一併入境的好景點。

DSC00869.JPG

DSC00876.JPG

在對岸往橋下的優閒步道看去,這簡直可以車開進去了,看起來是新整治不久的河邊步道,這一側皆是較新的商業區、以及辦公大樓。(對岸的科隆大教堂那區屬於舊城區)

DSC00877.JPG

在這騎腳踏車真的天堂

DSC00884.JPG

再一張橋+教堂的全景

DSC00886.JPG

(就是起點的對面),科隆火車站;而鐵橋上最著名的就是密密麻麻的情人鎖,因為在巴黎、法蘭克福等等多個歐洲城市都見到,所以也覺得不奇怪;但近看我的密集恐懼又出來了起雞皮疙瘩,所以走回鐵橋的起點就沒啥近拍。其實這些鎖因為重量會有安全考量,所以.....當局似乎很傷腦筋嘞

DSC00896.JPG

等到火車經過,紅色是電車

DSC08731.JPG

從橋邊走回科隆教堂,會經過著名的路德維希美術館

DSC00902.JPG

利用所剩的時間,在舊城區閒晃,先逛到舊市集 Old Market,  曾是大型中世紀市場,周圍皆為德國傳統房屋,廣場有許多露天咖啡廳,冬天也會有耶誕市集。

DSC00975.JPG

在舊市集不遠物看到一棟很喜歡的建築,在市政廳旁邊的現代大樓,在德國都是方形的建築,窗格也都是方正或矩形,而這棟建築的牆面用大小且長寬比例不一的方形堆砌成裝飾牆面,讓原整齊的方形切割有了生動活潑的韻律感。

DSC00983.JPG

在舊城區,到了近萊茵河畔有一排明顯的童話般建築(在著名的聖馬丁大教堂旁邊),是德式傳統房屋,最上面靠近尖頂處有一橫樑(跟三小國的依樣),

DSC00987.JPG

【Rimowa旗艦店暨博物館 

在科隆大教堂南側,步行僅160公尺,在德國看到Rimowa不稀奇,但是科隆的這間旗艦店的2F是其品牌的博物館,超迷你又精緻。有博物館的原因是Rimowa是1898年在科隆誕生的。博物館裡展示其品牌的發展史,也介紹了行李箱的結構、以及電影廠景中出現過的Rimowa行李箱。

DSC01007.JPG

博物館還有簡單的座椅,特別的是旁邊裝飾的行李箱。

DSC01014.JPG

DSC01030.JPG

一樓往二樓博物館樓梯。

DSC01033.JPG

一樓旗艦店的門口,

DSC01035.JPG

其實在科隆可以逛舊城的時間不多,因為隔兩天就要前往我此行的目的,參觀Gamescom展覽;因此隨便一逛舊傍晚了,在萊茵河畔邊眾多的露天餐廳勇餐並點了杯德式啤酒。依店家推薦 Früh Kölsch (1904年以來科隆傳統啤酒) & Weizen (小麥啤酒),對酒並沒有太多研究的我感覺就是爽口不澀、透清涼,呵呵~~

IMG_6291.JPG

露天餐廳一景,望著萊茵河畔。

IMG_6294.JPG

點了盤沙拉,"RheinZeit Salad Plate" mixed salad served with homemade balsamic vinaigrette. 9 euro.

IMG_6299.JPG

點了德國著名的考豬腳,印象最深的就是刀大辣辣的插在上面(每家餐廳都依樣),再來就是酸菜給很多,配著肉吃都還會有剩,對於喜歡吃酸的我來說太贊了,

IMG_6300.JPG

帶回餐廳杯墊作紀念

Scan.jpg

萊茵河畔的德式建築

IMG_6302.JPG

在確定德國科隆之行前兩個月,一直在網路尋尋覓覓科隆的旅館,或許是展覽的關係,旅館的價格簡直訂不下去,價格高就算了,地點好的也都沒我要訂的三天日期;經過一番掙扎,就只好往科隆火車站後站去找。最後終於訂到了,住宿的結果也挺滿意的,雖然旅館看得出年紀,但是早餐、服務、以及地點方便性都很不錯。印象最深的是我跟櫃台人員詢問有無熱水,對方主動的借我熱水壺(出國一定要吃熱騰騰的泡麵),這一點暖心的舉動在異鄉真的會有無比的感動。

Hotel Ludwing Superior :

從科隆車站後站出來,是一廣場,治安也還OK (本來怕後站應該治安不好),還是看的到科隆大教堂。

DSC00833.JPG

房間內部,不到但該有的都有

DSC00762.JPG

旅館樓梯。

DSC00765.JPG

早餐小巧的吧檯。住的這三天間也都沒有很多人,都是幾桌看展的散客

IMG_6221.JPG

在歐洲旅館用早餐是一種享受,總是可以精神飽飽的開始每一天。

IMG_6222.JPG

餅乾盒的果獎盆好像花盆的底盤,在歐洲是第一次看到。可口到全部吃掉。

IMG_6223.JPG

每家旅館的茶器都有不同的特色,且茶包也都很講究,觀賞以及小小收集當地的茶包也逐漸變成我的興趣,因為這樣回家可以再次回味當時。

IMG_6225.JPG

紀錄一下科隆天氣,溫差大但是乾燥舒服的氣候。

IMG_6257.jpg

此次科隆之旅的散步地圖,從科隆大教堂慢慢走到對岸展覽館至少要30分鐘 ,但是是很棒的體驗,也可以在河岸漫步回旅館。

map.png

 

待續.......下一篇要介紹此行的目的  世界第三大遊戲展 Gamescom.   

 

 

 

文章標籤

ali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金融中心法蘭克福 Frankfurt  am Main】

去年的德法之行來重新回味一下,德國停留了三個城市;法蘭克福、科隆、司圖加特;法蘭克福是一般飛德國直飛的城市,大多由此轉去其他城市;回想10多前年的一次Cebit出差也是在法蘭克福轉機漢諾威,而這次能多1~2天時間在市區裡晃晃,多認識一下這個現代金融中心。

法蘭克福為德國中西部第一大城,也是德國的第五大城,因其地理位置,為歐洲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也因此發展成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也是德國摩天高樓最密集的城市。最初我個人的印象就是這是"商務感"很重的城市,也有同事來這兒出差跟我說這裡假日就是一座死城的模樣(應該是指辦公區的商務大樓),但是這1-2天逛下來,這城市還是有一些它獨到的特色,無論是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築、人文萃集的博物館街以及可漫步悠閒的美因河畔、城市樣貌多元且豐富,絕對不是僅有金融味而已。

map.jpg

德國的交通印象中是很清楚且方便識別;抵達機場後搭Shuttle Bus到有車站的第一航廈。

IMG_6073.JPG

搭電車前往法蘭克福市區,

DSC08507.JPG

地鐵站裡的壁畫。

DSC08512.JPG

抵達市區後走往旅館的路上,看到電車很興奮;一直很喜歡這種路面電車,行駛穩定又可以看外面風景。

DSC08521.JPG

住宿旅館樓下剛好是多條電車行駛的路線,走著走著總是可以欣賞到不同款式的電車。

DSC00727.JPG

羅馬人之丘 Römerberg

羅馬人之丘、又有人稱羅馬人廣場,從中世紀開始就是法蘭克福的中心,是所有觀光客必到的景點。

DSC00528.JPG

這著名的連三棟山牆建築,就是法蘭克福市政廳。因為中間那棟曾是羅馬商人的宅第,所以稱為Römer,15世紀之後左右一起買下而成為市政廳。這裡著實地讓我聯想到在波羅迪海三小國的塔林、里加所看到的山牆建築,三小國中世紀也是很多德國商人經商;而去年年底去挪威的畢爾根也是有漢薩同盟的山牆建築,商界、文化的力量真是無遠弗屆。

DSC00530.JPG

羅馬人廣場周圍都是熱鬧的店家。

DSC00532.JPG

沿著Bethmannstraße街往歐元塔的方向前進,發現這舊城區都以按紅磚牆建築為主,與藍天成一舒服的對比。

DSC00540.JPG

沿途的建築

DSC00547.JPG

歌德故居;浪漫主義文學作家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就是誕生於此建築。裡面可買票參加。(時間不夠,參觀只能留給下次了)

DSC00548.JPG

象徵金融中心的歐元標誌,後面的歐元大廈是歐元誕生地,歐洲中央銀行總部,流通大半個歐洲貨幣,所以這是法蘭克福的一個重要地標。這一區就已經算是商辦區,一路從舊城區的羅馬人廣場走過來,周圍的紅磚建築已經轉換成直聳的高樓大廈,一般來說歐元大廈以北就是摩登建築群。

DSC00553.JPG

沿路街景

DSC00558.JPG

【美因河 Main 

法蘭克福的全名為"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 Frankurt am Main",其原因為東德也有一同名的城市,統一之後就加上河流名稱以示區別,而美因河不僅對城市有運輸的重要功能,河畔的兩側是居民重要的休閒場所,散步、運動、露天咖啡廳,也是極佳的賞景休憩點。之後也有在科隆的萊茵河畔閒晃,覺得德國的河畔風情又有些不同於法國,河岸的寬廣因此視野也是很大器,而河邊的步道或自行車道加上適當的綠地讓人很樂意於行走河邊享受當下的氛圍。

DSC00561.JPG

【博物館河岸 Museumsufer 

過橋後就是法蘭克福著名的博物館河岸區,這裡跟對岸的金融區是完全不同的氛圍,這裡充滿了文青的味道,短短一公里的路程就有9家博物館,有電影博物館、通訊博物館、實用藝術博物館,也有收藏文藝復興以來的作品的私人博物館等等。而這天剛好是周末,博物館河岸旁的街道變成一跳蚤市場,民眾可以帶的二手衣物商品擺攤販賣,商品玲瑯滿目什麼都有。

DSC00570.JPG

聚集了法蘭克福的當地民眾的跳蚤市場。

DSC08565.JPG

DSC00571.JPG

【實用藝術博物館 Museum Angewandte Kunst

這是博物館區第一家的博物館,成立於1877年,收藏3000餘件。而我也是挑這一家進去參觀;實用藝術就是指生活日常用品,所以不像一般美術館那樣有距離,這也是工業設計師學生時期必讀的設計史一環,且德國又是工業設計發源地,怎能不進去拜見一下。且另外吸引我的就是這白色的建築外觀,加上透明玻璃牆面,簡潔俐落,不同於其他家博物館古典又有點沉重的建築。

DSC00572.JPG

DSC00575.JPG

純白的內部空間乾淨俐落,這天觀光客少,我們也晃得輕鬆,裡面不能拍照所所以就略過了,展品從實用的手機、到生活座椅、....等都有,都是非常貼近生活的東東,過程中看到休息座椅還在想那是展出品還是真的給參觀者休息的椅子....,可見多麼跟生活契合(有旅遊介紹說這間博物館像是在逛10年後的的IKEA)。這一點歐洲的設計真的比我們"實際"多了,人們欣賞的藝術品不見得是要掛的高高的、隔得遠遠的這麼有距離感;而參觀博物館也應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而這次很可惜只有時間逛一個美術館,剩下的下次再來。

DSC00587.JPG

最喜愛的就是德國的窗格了,方形的切割有無限可能.....。

DSC00590.JPG

實用藝術博物票根,純白色,背面有富現代感的線條,點圖進官網

ticket.jpg

又回到美因河邊,沿著河邊閒逛,

DSC08563.JPG

IMG_6146.JPG

DSC08649.JPG

愜意的河上咖啡廳,曬著太陽欣賞著彼岸的高樓大廈

IMG_6140.JPG

DSC08582.JPG

鐵橋 Eiserner Steg ,  這是一座1869年建立新哥德式的橋;橫跨美因河的行人步行鐵橋,歐洲的鐵橋一定都有鎖,也依訂有攤販在賣觀光客(五歐),下次我要在台灣先買好帶過來.....。

IMG_6149.JPG

之前在赫爾辛基市區看到的鐵橋~

 

法蘭克福精華地段采爾大道 Zeil

這裡算是購物商業區,一路上竟是shopping mall 以及名牌商店,因為行程的關係,下午就要趕到科隆,所以周末一早的采爾大道很乾淨,但從一些痕跡與看起來像流浪漢的人是可以看出這裡人多應該也會有點髒亂,我們從Konstablerwache 地鐵站的方向一路逛到就歌劇院,精華區都沒錯過。

地鐵站旁的腳踏車停車區,還分兩層,超酷的;記得在日本也看過兩層的腳踏車停車場,但這裡較有設計感。

DSC00625.JPG

之前在日本高松看到的兩層自行車停車場~

 

采爾大道上的Myzeil購物中心,其內的手扶梯號稱全歐洲最長,但我們到時還沒開店,不過外在的漩渦牆面就夠我們欣賞了。

DSC00628.JPG

采爾大道中間的步行區

DSC00631.JPG

步行區有很多藝術品

DSC00633.JPG

走著走著就到了一空曠的廣場,最有名的建築就是右邊這座Cafe Hauptwache, 坐落大街的中心,由此可見他的重要性。這裡有地鐵大站Hauptwache,且此咖啡廳為一棟建於1730年的歷史建築,曾經是軍營、警察局、監獄,直到1904年之後這裡就成為一家咖啡廳至今。建築為巴洛克式的風格,周圍的露天廣場為法蘭克福重要的休憩場所。

DSC00638.JPG

Cafe Hauptwache 正面照。

DSC00712.JPG

采爾大道上的ZARA,還沒開.....因為才剛到歐洲所以超想逛的,好在之後幾天常遇到。

DSC00647.JPG

采爾大道眺望另一區的高樓大廈區,新與舊的對比很強烈但也沒啥違和感。

DSC00649.JPG

采爾大道上的裝置藝術

DSC00659.JPG

DSC08585.JPG

DSC00663.JPG

采爾大道上的特斯拉,其實令我訝異的是門面怎這麼小,且在星巴克隔壁。感覺就是咖啡廳的格局,

DSC00665.JPG

 

DSC08608.JPG

隔著透明窗看拆解的特斯拉,因為太早工作人員在打掃,(我還沒在台灣去過試乘呢)

DSC08610.JPG

DSC08612.JPG

采爾大道末端就是最有名的景點"舊歌劇院 Alte Oper" (右邊這棟),這棟建築剛好在法蘭克福新舊建築交界處,隔壁就是摩天大樓區,此歌劇院為古典主義建築,完成於1880年,由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為他舉行開幕典禮。二戰這裡形成廢墟,1976年開始重建計畫,1981年重新開幕。

DSC00685.JPG

正面為希臘是山形門楣、列柱、拱廊;聽頂有四架豹車與最頂端的飛馬,整體來說展現了貴族的輝煌世代。

DSC00670.JPG

在歌劇院附近不遠處有一著名的股票交易所 börse,雖在想弄裡但遠遠就感受到主建築的霸氣,這屬於19世紀晚期的古典建築,

DSC00695.JPG

DSC00698.JPG

交易所外面有兩隻動物塑像,一為牛、一為熊分別代表牛市與熊市(股票上升下跌的兩種走勢),

DSC08632.JPG

股市交易所對面的建築,同樣的是牆面的人行飾柱吸引了我,在法蘭克福的舊城建築常常建這類彎腰的人形柱,還呈現不同姿勢。

DSC00708.JPG

品嘗德式美食 Zum Feuerradchen 德式酒館

在博物館區附近閒晃,恰巧鄰近網上推薦的這家德式酒館,已經下午兩點多也沒啥人,加上服務生是很NICE的德國妹,就在這裡享用的我們的德式美食第一餐。

DSC08580.JPG

門口僅有簡單的招牌,走進去即看到庭園,有分戶外室內,一開始我們超愛小花園的氛圍,但因為後還有蒼蠅打擾,我們就轉進室內用餐了。

DSC08571.JPG

首先一定要點的就是當地人喝的蘋果酒Apfelwein,是一種蘋果榨汁之後發酵而成的水果酒,酒精濃度約為5~7%;而這家餐館的德國妹告訴我們他們通常都會搭配類似芬達、七喜、或礦泉水等飲料混再一起喝會比較好喝,因此我就點了芬達來搭配,但....還真的就是水果酒,不過跟德式香腸那種食物一起用餐倒也是很搭。總是一種體驗囉,蘋果酒打勾了~~(不過蘋果酒+飲料竟然等於兩份餐的費用,訝異~)

DSC08572.JPG

戶外用餐的小木桌與簡單的盆摘搭配。既純樸又自然的感受。

DSC08576.JPG

這家餐館有名的德式食物是馬鈴薯香腸佐德式酸菜Vogelsberger Katoffelwurst mit Sauerkraut、以及水煮豬肋排Kochrippchen,直接點好險沒遇到地雷

DSC08579.JPG

在法蘭克福待了一天半,隔天就要前往此行的重點科隆了,坐電車到了法蘭克福車站準備搭高鐵。車站的人潮明顯多了些,也難怪這車站是德國第二繁忙的火車站,車站共有24個供長途火車使用的月台、4個城市快鐵(S-Bahn)月台、4個地鐵(U-Bahn)月台及6個電車月台。

DSC00729.JPG

DSC00731.JPG

我們要搭的月台,到科隆搭德國高鐵DB約1.5小時,德國DB的高鐵很容易在網路上先買,且可以找尋便宜的班次。這裡推薦一個BLOG寫的訂票很詳盡,有需要的網友可參考

德國DB訂票教學

DSC00739.JPG

DSC00745.JPG

DSC08663.JPG

Mainhaus Stadthotel Frankfurt 法蘭克福曼豪斯斯坦德酒店

雖在法蘭克福僅停留一夜,但在這家旅館有很舒適的住宿經驗;在booking早定不貴,最喜愛的還是餐廳的環境,不大的商務旅館但是早餐的多樣性是遠勝於之後在科隆、司圖加特住的旅館品質,用餐環境寬敞舒適,一同用餐的幾乎多為零散的背包客的感覺(僅3對亞洲人)

這圖為餐廳入口處,

DSC00594.JPG

這是一家連鎖店,放置各分店的名片。

DSC00595.JPG

餐桌的擺設。

DSC00601.JPG

餐廳,歐式buffet, 該有的都有

DSC00609.JPG

很喜歡在歐洲喝茶,從茶包到茶杯到熱水壺都很高ㄍㄤ~~~。

DSC00614.JPG

DSC00617.JPG

餐廳一景,都沒人.....好愜意的用餐環境 (沒人是重點,自助旅行慣了一點都不喜歡人擠人、更別提遇到觀光團)

DSC00619.JPG

旅館LOBBY一景

DSC00624.JPG

房內空間其實不大,就是簡單乾淨的陳設,

DSC08529.JPG

這是從BOOKING 下載的,一樣的房間,但廣角拍起來更大。

照片出處;

5198032.jpg

房間往外看到主幹道上的電車,這家旅館走到市中心羅馬人廣場邊走邊逛大約15分鐘,下面的電車也是直達法蘭克福火車站。交通算是非常便利。

DSC08530.JPG

在法蘭克福拿到的地圖中標示出兩天的散步地圖,第一天晃一整天、第二天從旅館逛到舊歌劇院,在前往法蘭克福車站,搭DB高鐵前往科隆。法蘭克福下次見囉~

rout.jpg

紀錄一下8月在法蘭克福的天氣,很喜歡歐洲乾燥的空氣。

IMG_6161.PNG

文章標籤

ali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y 12~16】 立陶宛

終於寫到了此行最後一篇,拖了快兩年...;很多人問我怎都記得,當然很多都忘記了,但是在整理照片、資料的過程中旅程記憶陸續都在腦海中翻覆出來..可以咀嚼回味.....,我想這就是自助旅行的意義,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總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養分;而且,為了要寫挪威冰島哪麼美麗的旅程,總是先要把這三小國給終結一下。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199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為歐洲最大的舊城之一,共有40多座教堂;儘管維爾紐斯被稱為是巴洛克式城市,但是城內還是有其他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新古典主義式還有其他式的風格,其錯綜多元的建築群,即形成維爾紐斯舊城特殊的舊城文化。這篇...終於到了我此行的最後一篇,行程的終點就是維爾紐斯,所以將舊城內皆可步行的建築、教堂、街景做一分享;也當成我BLOG整理記憶的收尾。

前一篇介紹了維爾紐斯主教堂鐘塔,很遺憾這次沒有進去主教堂內參觀,第一次去剛好遇到彌撒,而接下來想說住對面隨時都可以進去,這種觀念就跟住愈近愈容易遲到一樣....殘念,只能留給下一次了。所以還是PO一下這棟新古典主義建築的美美外觀懷念一下。

DSC08484.JPG

DSC08863.JPG

【主教堂廣場】 

主教堂廣場,我們去是12月初,也是歐洲聖誕時節的大日子,所以所到之處的廣場都有聖誕市集,中央一定有一顆很大的聖誕樹;從塔林、里加到維爾紐斯都不例外;而維爾紐斯的這棵聖誕樹最為現代感,就兩個顏色的LED展現出歡樂時節,遠遠看到就是亮點,在整個維爾紐斯的舊城夜晚有著畫龍點睛的裝飾感。主教堂廣場在聖誕樹周圍就是集中了包含紀念品、食物、生活用品的小攤販,也就是熱鬧的聖誕市集。

DSC08466.JPG

DSC08620.JPG

DSC08866.JPG

【皮利斯街 Pilies Garve】 

銜接到主教堂廣場有一條皮利斯街,這是最有名的古城街,狹窄且是石子路鋪成的,左右多是巴洛克時期15~17世紀留下的老房子,現在則皆改裝為餐廳、紀念品店等,是舊城區的重要道路,在這四天我們來回逛了好幾次,

店門口運用原始的木材呈現的趣味聖誕裝飾,

DSC08540.JPG

皮利斯街上15-17世紀紅磚屋。這棟為有名的12號。

DSC08541.JPG

皮利斯街上老房的門楣上的雕刻

DSC08545.JPG

皮利斯街的紀念品攤位,三小國裡最便宜的,但是有些的質感也是有打折。

DSC08546.JPG

皮利斯街景,觀光車。

DSC08547.JPG

皮利斯街景

DSC08563.JPG

皮利斯街景

DSC08564.JPG

與皮利斯街交會有一小條文學街Literatu Garve,其特色在於牆壁上布滿大小不一、形式多元的文學創作;有畫作、彩繪、詩篇,這條街算是永久性的戶外藝廊。

DSC08566.JPG

【聖麥可教堂 St. Michael of the Archangel Chruch】 

就在聖安娜教堂的對面,內有教堂遺產博物館The Chruch Heritage Museum 。為巴洛克式建築。

DSC08570.JPG

【聖安娜教堂 St. Anne's Chruch、Bernardine's Chruch伯納德教堂及修道院】 

接下來就前往維爾紐斯最負盛名的聖安娜教堂,最有名的說法就是拿破崙看到這教堂曾說很想把它放在手心帶回巴黎。最前端的聖安尼教堂外牆為15世紀的磚造哥德式教堂,而後面的伯納德教堂及修道院則是在17、18世紀經過多次的改建與維修,也增加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的建築元素。暗紅色的磚牆建築在湛藍的天空下更顯得複雜精緻、而尖塔的外型更顯得外型銳利。

DSC08573.JPG

DSC08574.JPG

前往Uzupis 對岸共和國所經過的鎖橋,但歐洲隨處街可見到鎖橋,立陶宛也不例外。(但看起來比較斑駁、破舊些....)

DSC08590.JPG

【對岸共和國 Uzupis】 

在聖安娜教堂東南方有一塊被Vilnia river彎曲所隔出的一道區域,從16世紀就開始發展,但在蘇聯統治時期這區域被嚴重忽略、也缺乏建設而較為貧窮,後來逐漸有一些藝術家進駐與創作,而形成這區域較為不同的文化屬性,名為對岸共和國。而此區現在已經演變成維爾紐斯最為昂貴、先進的地區。

以下為為共和國大道廣場的天使銅像,為當地精神的守護神

DSC08592.JPG

在Uzupio g. 這條路的橋下,有一著名的懸吊座椅,旁邊有一大家都會照相的美人魚。之前有看到夏天有遊客還會坐在這懸吊椅子拍照。

DSC08598.JPG

美人魚被白雪蓋了頭,但還是認得出來;是由一位雕刻家Romas Vilciauskas所創作,當地傳說就是美人魚吸引人們來對岸共和國而定居下來的。

DSC08600.JPG

【聖母大教堂 Chruch of Holy Mother of God】 

從共和國往回舊城區過橋後看到第一座教堂為聖母大教堂。此教堂為維爾紐斯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之一,後來成為立陶宛東正教的避難所,在1808年賣給維爾紐斯大學,如今的樣貌已經改建為新古典主義的建築。

DSC08602.JPG

【蓋迪米諾大道 Gedimino Prospektas】 

蓋迪米諾大道是一條筆直的道路連接到舊城區,也是維爾紐斯重要又熱鬧的主要街道;有各式餐廳、商店、郵局、也有ZARA、Shopping Mall ....是一條可以逛街霎時間的街道;我們是在維爾紐斯最後一天差不多所有景點都走完,晚上就會晃到這麼採買一下。

街道上的建築物,將枯樹枝用紅布套起挺有趣的,也形成街道特殊的配色。

 

DSC08607.JPG

蓋迪米諾大道上的郵局。

DSC08917.JPG

蓋迪米諾大道上的國家戲劇院 Lithuanian National Drama Theatre. 入口處的藝術品。再還沒出發前的旅遊規劃中看到這立陶宛國家戲劇院的三座人像,超級嚮往,有些神秘弔詭的意象,

DSC08604.JPG

在蓋迪米諾大道上的shopping center, 中庭垂掛的大衣服看起來有點毛....;不過這家Mall 1F or B1 有賣珍珠奶茶,超酷的,有特地標榜來自台灣,味道也不差。.

DSC08919.JPG

【市政廳廣場 Town Hall】 

市政廳廣場位於舊城區南方的位置,從教堂廣場走過去也要20分鐘,從皮利斯街Pilies g.往南一直走就會接到接市政廳廣場的奧許洛斯瓦圖街Aušros Vartų g.,此市政廳建於18世紀為古典主義風格,一樓遊客服務中心。市政廳周圍有一些精品店與高級飯店。

 

DSC08626.JPG

市政廳廣場的簡易聖誕樹

DSC08630.JPG

Didžioji g.市政廳廣場旁的餐廳,店家把門楣上的雕像布置成聖誕老人班禮物,三小國都會用很簡單的布置來應景。

DSC08624.JPG

奧許洛斯瓦圖街Aušros Vartų g. &  聖卡錫米爾教堂 St. Casimir's Church】 

沿著奧許洛斯瓦圖街Aušros Vartų g.往黎明門走,短短幾不到500公尺就有很多間教堂,加上左右的商店,這條路可以逛好久。先看的就是粉色系的聖卡錫米爾教堂 St. Casimir's Church,這是第一座由耶穌教會所蓋的巴洛克式教堂。粉色系的教堂在立陶宛常見,非常顯眼。

DSC08631.JPG

DSC08689.JPG

沿著再往黎明門的方向走,會看到一小岔路,門口很破舊到我們一值懷疑這裡真的是做教堂嗎?走進去還真的有一座聖三一教堂 The Church of the Trinity,

DSC08633.JPG

奧許洛斯瓦圖街Aušros Vartų g.沿途的店家。多數為餐廳與紀念店

DSC08639.JPG

奧許洛斯瓦圖街Aušros Vartų g.沿途的兩座教堂,左邊粉色進去為東正教聖靈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右邊膚色為聖泰莉莎教堂 St. Theresa's Chruch,

DSC08641.JPG

聖泰莉莎教堂 St. Theresa's Chruch】 

正面看聖泰莉莎教堂 St. Theresa's Chruch,巴洛克式的風格,

DSC08669.JPG

而其內部的華麗是舊城區首屈一指的。

DSC08658.JPG

東正教聖靈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門口。

DSC08645.JPG

正門走進去看到鵝黃色的教堂主體

DSC08671.JPG

入口處,

DSC08675.JPG

從正門到入口、看得出莊嚴但教堂的內部華麗程度是外在完全無法看出來的。教堂內與眾不同的是以綠色調為主的主祭壇,教堂內隨處可見華麗的裝飾浮雕。

DSC08672.JPG

 

黎明之門 Chapel of the Gate of Dawn】 

黎明之門 Chapel of the Gate of Dawn.這座是16世紀的城門,原先維爾紐斯有九座,現在僅存這一座,算是進入舊城的大門,著名的是城門中間閣樓上(窗格玻璃)有一聖母瑪利亞禮拜堂,裡面有一尊黑色聖母,被譽為神蹟,因此常有來自各地的天主教徒來此朝聖,尋求心靈上的慰藉,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曾造訪此門。(在閣樓內看到這麼多聖徒實在很不好意思拍黑色聖母,怕會打擾,有些地方我們默默的入境隨俗體會當下)

DSC08647.JPG

黎明之門外面,(城外一側)

DSC08650.JPG

路邊的起司店,詼諧的是一隻老鼠企圖要吃起司,很詼諧的裝飾

DSC08685.JPG

【聖尼可拉斯東正教堂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of St. Nicholas】 

皮利斯街Pilies g.往南一直走會接到Didžioji g. (還沒到奧許洛斯瓦圖街Aušros Vartų g.前) ,這附近因為是舊城區、觀光客密集,所以攤販很多也熱鬧;有一中型顯眼的東正教教堂,目前所見為拜占庭式的風格。

DSC08692.JPG

DSC08693.JPG

Didžioji g.街上有一些攤販聚集

DSC08697.JPG

【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 St.Peter and St. Paul's Chruch】 

這座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是離市中心較遠一點,位於涅里斯河 River Neris 旁的山丘上; 因為其名氣甚大,所以我們還是驅車前往參觀。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是維爾紐斯的羅馬天主教堂,著名的是為巴洛克後期的典範,此17世紀的教堂,外觀為乳白色外觀再加上紅頂的塔樓。而教堂內部是用複雜又精緻的灰泥飾條與雕塑來裝飾內部。

DSC08711.JPG

我們去時正做禮拜不好意思內部拍照,補一張維基百科上的照片 ;出處

St._Peter_and_St._Paul%5Cs_Church_2,_Vilnius,_Lithuania_-_Diliff.jpg

路途中經過的Bernardine Garden, 冬天的公園景象都是枯木灰寂的感覺,而點綴的聖誕裝飾增加了一些童趣。

DSC08852.JPG

DSC08853.JPG

立陶宛總統府,此地為15世紀時的主教宮殿,許多名人造訪的地方,1812年拿破崙攻打莫斯科時曾以此為指揮所。

 

DSC08617.JPG

【堡壘莊園 Forto Dvaras】 

舊城區的Pilies街上一定會經過的莊園,每每經過都挺多人的,是用當地方為食材所料理的風味料理,是當地CP高的餐廳,觀光客都會選擇用餐的餐廳

DSC08707.JPG

建築物本身就是棟歷史建築,而當好我們的座位在地下室,也真如餐廳名字像堡壘一般的氛圍。(剛好都沒人趕緊拍照)

DSC08706.JPG

放置帳單的木盒,看了真是很新奇,

DSC08705.JPG

餐廳的好處就是都有圖案,很好點餐。

DSC08700.JPG

我們點的牛排餐,整顆的烤大蒜讓我很驚艷,具甜味也不刺激,搭配牛排又更顯爽口。

food.jpg

【熊 Lokys】 

這家熊餐廳,因為是當地著名的餐廳,所以有先請旅館櫃檯幫我們先預訂,且位置在小巷子內,要稍微找一下。這家有特色的原因是賣的是傳統的獵人餐,包含鵪鶉、鹿肉....是當時15、16世紀的貴族才有機會吃到的山珍海味。

DSC08470.JPG

熊餐廳入口

DSC08468.JPG

餐廳位於15世紀的歷史建築。

DSC08610.JPG

右邊是有名的鵪鶉 ,而我還是點保守一點的豬排.....;味道來說.....大致就那樣,倒是搭配的醬有些甜,感覺是加了點果醬的甜味。

food.jpg

熊餐廳名片,點圖進官網。

3.jpg

文中所提到舊城區可走路到的景點;

map.jpg

 

終於結束了16天的旅程,最後紀錄了一下維爾紐斯機場樣貌,紙造的垃圾桶,覺得這樣方便設置又環保。

DSC08922.JPG

簡潔的吊燈

DSC08923.JPG

不大的機場,餐廳設置也還OK,簡簡單單也乾淨。

DSC08925.JPG

芬蘭與三小國的旅程紀錄全部結束了,灑花~~~~。紀錄一下這16天所買的紀念品,滿滿的回憶~

IMG_3390.JPG

在立陶宛的天氣遇到最冷是-11度,感覺穿再多褲子都不夠,每天走完一段行程最開心的就是回到旅館吃從台灣帶的泡麵,旅行愈到尾聲就愈想念家鄉味了....

IMG_3393.PNG

整趟旅行最重要的是給電池保暖,.....一天常常會用到五顆電池....。

IMG_3312.JPG

波瀾與三小國,全文結束~

文章標籤

ali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y 12~16】 立陶宛

從拉脫維亞的Rundale隆黛爾皇宮離開之後,就前往立陶宛了,先參觀了宗教文化意味濃厚的十字架山Hill of Crosses (非常地郊區),再前往距離220km的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 我們在立陶宛共待了四天,比其他兩國還多,原因在於立陶宛國土較大、以及其首都的舊城區也是號稱歐洲最大的舊城區,另外就是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Trakai 特拉凱歷史國家公園。

立陶宛在2004年加入歐盟、2015年開始使用歐元;雖國土是三小國中最大的,但是經濟實力來說若是較弱的一個,目前仍力求復甦;最重要的天然資源為琥珀,是三小國中產量最豐富、質量最佳的;也因此在立陶宛很多觀光地、還有首都維爾紐斯,都有許多販賣琥珀相關產品。而以觀光客的角度來看,真的很多東西到了立陶宛就便宜許多,保暖衣物、紀念品、食物...等。三小國的物價真的是愈南愈便宜。

map-2.jpg

【十字架山 Hill of Crosses】

十字架山位於立陶宛北部城市修雷Šiauliai 北方12km處,當初從旅遊介紹看來就是一莊嚴象徵愛與和平之地,也好奇為什麼有這麼多十字架在這麼荒郊野外。參觀者像我們應該就是好奇、而多數參觀者應是基於宗教的虔誠而去憑弔。

12月的冬天,一片雪白,讓此地更顯孤寂。停車場位於七八百公尺之外,遠遠的也看不出來有十字架山,這裡空曠風也大,短短的幾百公尺像走了幾公里。停車場旁邊有一家琥珀專賣店'以及零星幾家紀念品攤販,因為是淡季所以攤販也少。話說十字架山的歷史可追溯到中世紀、也是第一個十字架出現的時候,而真正有文字記載是在1831年的抗俄戰爭,有人陸續開始在此插上十字架以悼念找不到屍首的先烈,之後也陸續有些立陶宛人在此插上十字架以紀念無法回家的親人,其中,在1960年蘇聯政府曾試圖阻止這裡繼續插十字架的風潮,也曾暴力地阻止,但即使剷平之後還是陸續有人插上十字架,一直到1993年若望保祿二世造訪十字架山,即宣告這裡是象徵祈求和平、愛與犧牲的地方。一直到現在十字架山就是立陶宛的觀光聖地之一。

立陶宛的天主教徒長期被外來強權欺壓下,以和平、忍讓的方式默默堅定的表達對國家、身分、宗教的認同;這也是十字架山對於立陶宛人是宗教信仰的寄託。目前大大小小十字架大約五萬件,也包含聖像、玫瑰經等。參觀者也是可以在攤販買十字架奉獻給這裡。

DSC08402.JPG

愈走愈近就會發現十字架的密度比想像中高很多

DSC08410.JPG

這叫做"山"好像略誇大,就一點台階可以往裡面走,拱起來的小圓丘。裡面有階梯可穿來穿去,

DSC08423.JPG

大大小小的十字架,有些串再一起,小的串在中的十字架,再一起串在大十字架.....,數量多到有點起雞皮疙瘩;其實很慶幸自己是冬天來,十字架上襯著一層白雪,多一分寧靜與純潔。

DSC08430.JPG

DSC08432.JPG

DSC08434.JPG

 

DSC08399.JPG

參觀完十字架山,體會到宗教的凝重感;個人感受來說,這兒算是幾萬個十字架置放在此的集中之地,要說是"山"是有點勉強,以我們非天主教、且也不是當地人幾乎較難感受其意義;若沒有宗教為前提,特地去一趟倒是有點不必要。

以下是在另一網誌所看到的非冬天的十字架山景觀,真的跟我們嚴冬所見的大不同,特地PO出來一起參考參考。

照片出處網址;http://b101099103.blogspot.tw/2014/02/day30-siauliai-kryziu-kalnas.html

擷取.PNG

 

【特拉凱歷史國家公園 Trakai Historical National Park】

特拉凱城堡式我們立陶宛的重點行程,觀光客必去;最強烈的印象就是立於湖中童話般的紅磚城堡。從首都維爾紐斯過去大約半小時的車程,特拉凱總共有32座湖泊,在13、14世紀立陶宛大公國、公爵蓋迪米納斯(Gediminas)在此蓋了城堡,以反抗十字軍逼迫他們改變信仰(基督教),這裡原本就有天然湖泊、森林,加上城堡堡壘就形成易守難攻的優勢。

1991年立陶宛政府把這區域的80平方公里劃分為特拉凱歷史國家公園。讓這座有歷史意義的城堡、還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得以善加保存並成為重要觀光景點,目前正爭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從Galve湖邊遠眺紅磚城堡(歷史博物館)。其實有一大段距離,但是在湖邊的愜意隨走、加上遠眺湖中的美景,也不急著要走過去。

DSC08720.JPG

Galve湖邊的餐廳,現在是淡季,開店的也不多

DSC08735.JPG

走向特拉凱歷史博物館(紅磚城堡)屬哥德式建築,城堡位於Galve湖上,位於特哈凱北端,周圍僅兩座陸橋連接島嶼與湖岸。城堡建築歷史可追溯到1400年,一開始是防禦城堡,後來變成大公爵官邸,後來公爵去世後城堡曾經變成監獄,而17世紀之後就沒有使用了。而在1962年正式改建為歷史博物館,收藏特拉凱歷史以及各項收藏。

DSC08740.JPG

DSC08746.JPG

走進城堡正門,內庭周圍的模樣。各樓層通道都是展示廳,可以進去參觀。

DSC08749.JPG

DSC08754.JPG

從城堡周圍端看城堡中心廣場,儼然就是個中世紀場景。

DSC08755.JPG

從城堡內往外看Galve湖。

DSC08757.JPG

接著進入城堡內部後面的城樓,這棟樓雖然不大,但是自我封閉為一個區域,比較感覺像是監獄,但裡面已經改成一間間的呈列館。

在網路找張圖表達一下此樓的位置,圖片出處為;https://www.klm.com/destinations/tw/tw/article/discover-medieval-trakai

111.jpg

進去後是三樓建築

DSC08764.JPG

樓梯間小又陡。不過很喜歡這中世紀氛圍的鐵窗格

DSC08765.JPG

都沒觀光客,開心合照

DSC08771.JPG

內部的屋頂呈設,明顯的哥德式屋頂

DSC08777.JPG

彩繪窗格

DSC08778.JPG

DSC08785.JPG

DSC08794.JPG

DSC08797.JPG

DSC08799.JPG

DSC08802.JPG

DSC08803.JPG

回到城堡中庭,陽光乍現,湛藍天空更加彰顯紅磚建築。

DSC08823.JPG

從城堡慢慢走回GALVE湖邊,

DSC08832.JPG

DSC08834.JPG

我們在湖邊挑了家餐廳,想要體驗一下當地的著名特產Kybynlar, 這木屋餐廳很溫馨,布置很像度假木屋。

DSC08847.JPG

立陶宛著名傳統菜餚Kybynlar,有雞肉、牛肉、豬肉可選。就很像餡餅餃子。

DSC08848.JPG

我們幾個點了一道家庭號的手工PIZZA,超過癮。

IMG_3383.JPG

特拉凱歷史博物館的門票,五歐;下面那張是攝影票,三小國很多觀光地是這樣,若要照相要另外買票的。很喜歡這種門票每張都不一樣,有童趣的插畫不會只感受到沉重的歷史意義、更有收藏價值。

ticket.jpg

 

【維爾紐斯 Vilnius】

前面先把立陶宛郊區點點介紹完,接下來以及下一篇就介紹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從13世紀開始,維爾紐斯就是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中心,一直到18世紀之前,維爾紐斯都深受東歐的文化影響,而保留了大量巴洛克、文藝復興、巴洛克、以及古典主義的建築,也包含了許多中世紀的城市規劃。聯合國文教組織已經把維爾紐斯舊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且是歐洲最大的巴洛克式舊城區。而我們在維爾紐斯的四天行程中,也會發現此舊城中的多元風格,更穿插了一些俄羅斯東正教風格的教堂。

【蓋迪米諾山丘與上城堡博物館 Gedimino Kalnas ir Aukstutines pilies muziejus 】

從市中心的市政廳走過去約17分鐘,是我們第一天就步行逛到的景點,泰迪米諾山丘高48米,沿著公園的路蜿蜒而上很快就到達也不累,旁邊也是有纜車可直達而上。沿途中會見著幾座山城的廢墟,一直到山丘頂是一座三層的紅磚城樓,為"上城堡博物館",這兒可以俯瞰整個維爾紐斯舊城區;博物館裡展出14世紀後半到17世紀初期的城堡建築、武器、以及一些畫像文物。

DSC08492.JPG

DSC08498.JPG

在山頂往下面瘩廢墟城牆看去

DSC08526.JPG

位於山丘頂端的上城堡博物館。

DSC08527.JPG

上城堡博物館的內部展示。內部也是紅磚牆。

DSC08514.JPG

往下望去維爾紐斯大教堂、教堂廣場、以及立陶宛皇宮

DSC08520.JPG

DSC08523.JPG

DSC08525.JPG

上城堡博物館之門票。

5.jpg

【維爾紐斯主教堂鐘塔 Vilnius Cathedral Bell Tower】

左邊為維爾紐斯主教堂,為一新古典主義之建築,右邊為主教堂燈塔;燈塔總高57公尺,建於14世紀,之後1522年有翻修,往上加了三層八角形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燈塔上望出去可以看到整個舊城區。此鐘塔原本是守衛的作用,之後才給主教堂當作鐘塔用。

DSC08882.JPG

燈塔上往上爬的路途中往外望,可近距離觀賞維爾紐斯主教堂山牆上的三尊神像(中間手持金色十字架的為聖海倫娜 St. Helena)。也可清楚瞭望蓋迪米諾山丘與上城堡博物館。

DSC08896.JPG

鳥瞰整個舊城區

DSC08897.JPG

維爾紐斯大教堂山牆的三尊雕像從左而右分別為;聖斯塔尼斯拉夫 St.Stanishlav、 聖海倫娜 St. Helena、聖哪溪米爾 St.Casimir,原先的雕像1950被史達林下令摧毀,現今所見的是於1993年重塑的複製品。

DSC08901.JPG

剛爬的2~3樓,是簡單的聊望台,之後高樓層就全是木頭架構,且愈來愈陡。爬的時候真是捏把冷汗,因為不僅陡、還會聽到木頭ㄍㄍㄧ一的聲音。但近看到這些木樁卡準的結構,會覺得以前人真是了不起。

DSC08884.JPG

DSC08888.JPG

DSC08890.JPG

已經達到最高層了   所以不能進去。

DSC08902.JPG

剛爬的2~3樓,是簡單的聊望台,之後高樓層就全是木頭架構,且愈來愈陡。

DSC08905.JPG

鐘塔的門票,4.5歐;覺得非常值得。

8.jpg

 

【立陶宛皇宮 Palace of the Grand Dukes of Lithuania】

立陶宛皇宮位於教堂廣場旁、主教堂的正後方;是歷年來立陶宛大公國君主居住之處;16、17世紀是皇宮的全盛時期,維爾紐斯是歐洲的重要中心,但之後17世紀被莫斯科軍隊開始迫害而結束其輝煌年代,19世紀徹底崩毀,1987年開始重建計畫,真正開放參觀為2013年,皇宮為立陶宛重要的歷史文物遺產。

皇宮旁、教堂廣場上的青銅雕像為立陶宛開國君王蓋迪米納斯大公爵 Grand Duke Gediminas ;

DSC08467-2.JPG

進入皇宮參觀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最後一天所有景點都參觀的差不多不知去哪,剛好經過皇宮,看了票價也便宜才3歐、且參觀人很少、裡面又暖和(冬天很想躲進有暖氣的地方),所以大夥就決定進去悠閒閒逛一下;裡面簡直是一古蹟改建的城列館,之前被摧毀的建築地基還予以保存在一樓,而設置參觀通道讓參觀者可以在這些斷垣殘壁穿梭,二樓以上是有一些文物展出、也有表演廳;但是比較有意義的還是在一樓的古蹟巡禮。

DSC08855.JPG

DSC08856.JPG

DSC08857.JPG

參觀到後面的中庭,周圍的建築是新建的,但是中間還是連接古蹟的地基建築物、上面用透明罩保存、也便於參觀者欣賞;這裡的展示方式讓我聯想到羅浮宮

DSC08859.JPG

參觀皇宮的門票,每張都不同圖片,很有收藏價值。

6.jpg

裡面有展示皇宮以及教堂廣場、以及蓋迪米諾山丘地帶古時候城牆的樣貌圖;左邊應該是中世紀時候的舊城區、而右邊是演進到近代,也有了主教堂、教堂都塔、以及皇宮;這張圖代表著維爾紐斯舊城區的演進,很有意思。

1.jpg

【維爾紐斯大學 Vilnius University】

維爾紐斯大學成立於1579年,是東歐地區最古老的大學之一,為立陶宛的最高學府,孕育出數的詩人、科學家、文學家;而其內的聖約翰大教堂 St.John's Chruch是在大學尚未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建立於1387年,為一63公尺高的17世紀鐘塔,屬巴洛克式建築;是舊城區最高的建築物。

聖約翰大教堂位於舊城區最熱鬧的皮利斯街Pilies Garve上面,沿著路走就會見到高聳的古老鐘樓,非常明顯。

DSC08552.JPG

從舊城區街道鑽進聖約翰大教堂,或覺得與外在斑駁的舊城截然不同,教堂內部甚為華麗,

DSC08553.JPG

DSC08555.JPG

DSC08556.JPG

DSC08561.JPG

以下為維爾紐斯舊城區地圖,標出此篇所介紹的景點,另外順便提及一下這次我們四天所住的Amberton Hotel, 這家旅館的地理位置超級好,對面就是主教堂廣場,最熱鬧的蓋迪米諾大道Gedimino Prospektas就在旁邊,重點是價格也親民 (立陶宛物價真的不貴).....;下一篇是維爾紐斯第二篇、也是波羅迪海最後一篇......待續。

1.JPG 點圖進官網

map-1.jpg

文章標籤

ali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y 9~11】 拉脫維亞 

從塔林在拉脫維亞的行程安排上,除了首都里加,還走了兩個郊區景點,一為從塔林往里加路程中的Turaida Museum涂瑞達自然保護區博物;另一為從里加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間的Rundale隆黛爾皇宮;這篇針對這兩個郊區景點來分享。

map.jpg

 

Turaida Museum涂瑞達自然保護區博物館

在從塔林驅車前往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路程中,經當地人介紹一座Turaida Museum涂瑞達自然保護區博物館,離首都里加大約60公里。這個臨時的行程讓我們有了前往未有的感受;體驗了一場大雪、在雪中行走逛博物館的經驗,走一步就陷到小腿肚的深度,走的蹣跚但鮮少見到雪的我們開心其中。且因為是在郊區,離首都有一大段距離,沒見到任何觀光客(真的只有我們,像包場)。

Turaida在當地人的語文是指"上帝的花園",涂瑞達自然保護區博物館創建於1988年,它包含涂瑞達的歷史、保護、研究以及十一世紀以來所形成的千年文化與歷史遺產,保護區占地42公頃、包含39座歷史建築物,有散步的小徑、廣闊的草坪等展現拉脫維亞高雅河谷區的美麗風景。而因為大雪,公園綠地部分全被大雪覆蓋,僅剩城堡古蹟可參觀,對我們來說雪景比綠地更值得體驗。

官網位置      以下在解說中心拿到的DM,也真的很幸運有中文版。

Turaida-1.jpg

Turaida-2.jpg

以下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銀白雪景,除了我們很難找到別人。一片荒寂的美。從路口處往城堡方向走。

DSC07917.JPG

Turaida教堂山與教堂,據1969-1971考古顯示這裡以前存在兩座教堂,而被戰爭與十八世紀初的鼠疫破壞掉了,而之後十八世紀初開始新建教堂,1750年開始使用,至今沒有多大的改變。

DSC07923.JPG

看地圖這裡應是公園綠地的廣場,冬天成為了雪國天地。

DSC07930.JPG

走大約700-800公尺就會抵達保護區的重點;涂瑞達中世紀城堡,這是中世紀里加大主教管轄區的重要堡壘,1214年設建,殘破的木製堡壘,是最值得研究的波羅地海的國家文物之一。裡面展示了中世紀建築、房屋內部結構、以及城堡建設的過程。中間尖尖的為主樓,大約五層樓共38公尺高。用來考察周圍,也是此區域最古老的建築。

DSC07937.JPG

主樓裡的裝置。

DSC07957.JPG

主樓內部,可考察周邊環境的聊望台

DSC07959.JPG

由瞭望台往外望去的高雅河谷流域,雖說是銀白世界,但也不難想像去春夏綠意黯然的茂盛景象。

DSC07960.JPG

由瞭望台望城堡南樓望去,該建築建於13世紀,負責南面的防禦,

DSC07964.JPG

DSC07965.JPG

DSC07969.JPG

DSC07972.JPG

室內展覽依些考古的文物、以及當時使用的器具

DSC07975.JPG

DSC07984.JPG

參觀完中世紀城堡就往旁邊的民歌花園廣場行走,當然除了枯木、是看不到任何活生生的東西了。

DSC07993.JPG

看DM的簡介,博物館區有一很大的"民歌公園"(DM裡的名詞),算是一藝術雕刻花園,共有26座立體雕塑,其內容講述拉脫維亞民族生活的智慧。但在厚重的雪地行走真的是有點困難,只找到了這座,其他可能都被白雪埋了不易看到。

DSC07998.JPG

DSC08001.JPG

近距離的欣賞可感受到其民族複雜的人生百態(個人感受)

DSC08011.JPG

Rundale Palace 隆黛爾宮

位於里加南方約80公里處,因此我們安排在拉脫維亞最後一天行程,前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路途中參觀。隆黛爾宮是拉脫維亞接待外賓的主要場所,18世紀克爾蘭公爵Ernst Johann V.Biron所建造的夏宮(克爾蘭Courland為拉脫維亞西南部大片區域),與聖彼得堡的冬宮同為義大利巴洛克大師巴托羅米歐Bartolomeo Rastrelli所建造;1795年俄國併吞克爾蘭區域後,凱薩琳大帝曾把這座宮殿送給她當時的情人Zubov王子。

隆戴爾宮在1972年改成一座博物館,裡面共有138個房間,室內有公爵家族肖像以及各類家飾家具以及收藏(還有看到中國的古物),而其宮殿後方是夏天可參觀的巴洛克花園,當然我們這次看還是白茫茫的雪景.....。

隆戴爾宮的DM,裡面也介紹各式房間以及空間規劃。

Rundales.jpg

隆戴爾宮的門票(點圖進官網),門票一人好像5歐,照相2歐 (在三小國都有類似的照相費用,需要另外門票)

ticket.jpg

從停車場走到隆黛爾宮入口大約15分鐘,但在幾乎看不到路的積雪,走一步陷半步,加上看到大雪太興奮而邊玩邊照相,所以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入口。儘管冷到刺骨,我們還是捨不得這些美景而捨不得太快進去宮裡。

DSC01281.JPG

宮殿後方的巴洛克公園,看不出所以然,只知道很大片。陽光下的白雪似乎是個裝飾品,這麼強的陽光感覺應該要有點暖度,但還是冷.,且是紫外線很強的冷。

DSC01283.JPG

這裡應該是個池塘或者是湖泊,一路走來,放眼也看不到啥活生生的東西,只有在宮殿裡的工作人員。

DSC08306.JPG

DSC08393.JPG

DSC08309.JPG

沿路走到宮殿邊邊的矮房子,餐廳以及一些店面,似乎是夏天才會開,此時應該是他們的旅遊淡季,這樣才好,若夏天來觀光客應該很多。

DSC08317.JPG

DSC08318.JPG

走著玩著,終於看到宮殿出現囉。

DSC08337.JPG

DSC08339.JPG

往停車場方向看,還挺遠的

DSC08346.JPG

隆黛爾宮殿本尊

DSC08347.JPG

再補一張從大門口往下看的大片巴洛克式花園,只是用之前去過的凡爾賽宮來想像。

DSC08349.JPG

進宮殿要寄物,且要加鞋套(我還第一次遇到),當日觀光客好像也只有我們,這張照的是黃金廳Gold Hall 是整座宮殿最奢華的地方,也是當年公爵接待外賓的所在地。牆面是鑲有黃金的大理石,以及壯觀的彩繪天花板。有介紹說這裡類似巴黎的凡爾賽宮,以我參觀過的經驗,會覺得這宮雖然規模不像凡爾賽宮這麼大,但是精緻度是有,同樣也是令參觀者目眩神迷。

DSC08361.JPG

DSC08368.JPG

與黃金廳相接的有幾個小房間,其中一間是瓷器室,而看簡介是說這些瓷器是中國乾隆皇帝時期的作品。

DSC08372.JPG

白廳White Hall這裡是專門為跳舞所設計的舞蹈大廳Ballroom,本來我也不解為何要用全白,後來看簡介才知道白色是能襯托舞蹈者的盛裝打扮。雖說這個廳是白色,但牆面以及天花板有豐富且不重複的浮雕,雕刻內容為農村風情,打獵、畜牧、收成等等鮮活的景象是這個白廳重要的主題。

DSC08375.JPG

DSC08380.JPG

隨意一處的長廊也都有充滿藝術感的牆面可以欣賞。

DSC08382.JPG

DSC08383.JPG

公爵餐廳 The Duke's Dining Room】顧名思義就是公爵吃飯的地方,這裡的特色在於天花板的華麗雕刻,是用圈花、押花來裝飾的。此廳又稱為大理石廳,因為其牆面是用藍色調的大理石灰泥裝飾的。

DSC08392.JPG

玫瑰室 Rose Room】這間也是在隆黛爾宮重要的參觀重點,次房間的風格較類似德國波茲坦宮殿的洛可可風格,色彩豐富的花朵,加上部分銀飾裝飾,天花板彩繪的主題為春天,中間有一女神,從天花板延伸到立面牆上的21條玫瑰花環,房裡展現的是自然與生氣。

DSC08388.JPG

 

到此拉脫維亞已經參觀完了,前往立陶宛囉,下一篇將介紹令人震撼的十字架山.......待續~~~

 

 

 

文章標籤

ali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