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參展沒去正式看一遍是說不過去的,因此佈展隔一天就帶著高媽媽、高麗妹去參觀,雖然門票(180元)挺貴的,但本持著支持台灣設計的熱情,還是阿莎力的給他花下去。
第一個周末可真是人多,絡繹不絕的參觀人潮,感覺是學生較多;而參展的團體很多都是設計公司為底,也順便賣賣自己公司開發的設計精品,甚至一些角落變成了賣場。有時會覺得設計師週是應該去彰顯設計師特色的,而若DESIGN HOUSE的生意色彩太重,是否多了些廣告、現實的味道,商業味重而模糊了焦點;但是若沒有背後的資源,似乎對業餘設計師負擔很重,無論技術或金錢方面,真是兩難。以我們這團來說,大家白天都有正職,為了參展只能利用下班、周末來做設計、做模型等,不一定會做得差,但是做得辛苦。
而另一方面,也會深思台灣設計師週之後所要得到的效益為何?大家展覽或許有一些成就感,設計師們也會互相激勵有一些互動,但是之後呢?帶給台灣設計環境是什麼樣的共鳴?其實這是我們公司主管問我的一個問題,在我心裡迴盪許久,因為我答不出來。
有人說台灣設計師週是仿效東京設計週,今年第三次了;我是沒去過東京設計週,但我知道這個展已經是設計界的大事,而台灣,有機會搞得這麼獨特而吸引人嗎?我想路還很長,設計師參展的品質、展場的規模、商業的利益、環環相扣的配套措施都要很完整。感覺台灣是有方向,但是還沒有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展場是"居家美學季",說穿了就是賣場,各家代理商擺放家具精品可訂購,而在場的有原在芬蘭的玻璃工藝品牌ittala攤位,訂購可七五折,這可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平時在誠品看連九折都很難了,我馬上就訂一個我心儀已經的杯子,期待十月的到貨。
華山門口
"雨"團體的杯墊,我蠻欣賞這個創意,杯墊表面是淡水河地形,若喝冰水會集結成河,有概念
"雨"團體的環保帶
"雨"團體的展場設計
"雨"團體的花器作品,這是我久未見的朋友Judy作品
展場一角供演講的地方,這裝飾之前在台南設計博覽會時看過,應該是台創延用的
兩粒的作品共生杯囉
隔壁"奉茶"作品區,有台灣味
OTTIMO的剪紙家飾,紙還有加另一層膜,可防水,我計畫買一面裝飾牆面,要價5000;應該是很划算,比起一般住家常用的手法奇特多了
瑞典Design Passion 參展
Zuny皮革設計,喜歡他翠綠色彩的空間設計,舒適自在,有因此有不少人駐留觀賞
ASUS的創意NB Design, 很羨慕;因為她們可以作一些公司產品以外的設計,量產性不高,但是具原創
隔壁的家具賣場,若想看多一點名家椅,是可以進去瞧瞧囉
華山一角,牆面斑駁具文化色彩,最近台北有許多歷史區域改建成文化特區,例如昨天才看到廣州街規劃成"剝條通藝術街",廣州街是我小時候外婆家,有很多回憶;類似這樣的規畫個人是覺得很棒,也讓台北人可以發現與珍惜具特色的街弄小巷
;